拿什么喚醒沉迷于網絡的孩子 二維碼
394
發表時間:2013-11-26 09:15 拿什么喚醒沉迷于網絡的孩子
案例介紹 陸雨翔,高二年級學生,有一個多月不去上課,整天躲在家里上網玩游戲,而且動不動就發脾氣,動不動就摔東西,家里被他搞得雞犬不寧。 據雨翔媽媽介紹:雨翔以前比較懂事,性格有些內向。初三畢業后,家里給他買了電腦。自從有了電腦,他漸漸地迷上了網絡游戲,一上網就是十幾個鐘頭。一年多來,他變了許多:性格越變越內向,不愛和人交流,不愛說話;原來比較健壯的他,變得面黃肌瘦;喜怒無常,稍有不如意就對父母發脾氣;思維幼稚,情感很冷淡,不通情理。前一段時間,家人把網線拔了,他大發脾氣,亂摔東西;兩周前他開始拒絕上學,躲在家里上網;這幾天他嫌家里電腦舊、運行速度慢,鬧著要求父母買一臺新電腦。父母不答應,他就威脅:“你們不買,我就到樓下的電腦店去偷?!?威脅不成,他就偷拿家里的錢到網吧徹夜上網,害得家人到處尋找。 “你看好端端的小孩怎么會變成這樣?有一次他亂發脾氣,恰好一個朋友來我家,看到他在家暴跳如雷的樣子,問我:’你孩子有什么吸毒?你兒子的樣子和吸食毒品的人的樣子一模一樣。但陸雨翔聽了卻不以為然,他說:’我怎么會和吸毒的一樣?我比他們好多了?!晌铱此臉幼雍臀镜娜擞惺裁磪^別?沒想到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竟然變成了這個樣子?!闭f到動情處,雨翔媽媽不由得唏噓不己。 案例分析 陸雨翔得的是網絡成癮綜合癥?!熬W絡成癮綜合癥”的主要表現,就是因為過份依賴網絡,而失去對現實生活的興趣。其最明顯的癥狀有:在網絡上工作時間失控,長時間使用網絡以獲得心理滿足;為了達到自我滿足,不惜增加網上停留時間,試圖減少操作時間但難以自控。初時只是精神上的依賴,渴望上網遨游沖浪,爾后可發展成為軀體的依賴,表現為情緒低落、頭昏眼花、雙手顫抖、疲乏無力、食欲不振等,更有甚者,一旦停止上網,就會出現急性戒斷綜合癥,甚至采取自殘或自殺手段,危害個人和社會安全。 輔導過程 第一次會面,是在陸雨翔家里。因為買電腦的事,他對媽媽發了一通脾氣,正在氣頭上,躲在床上不起來。雨翔媽媽對著被窩里的陸雨翔說:“謝老師來了,你起來和老師談談?!庇晗韬鸬溃骸拔沂前装V,我是白癡,沒什么好談的,不要煩我!”雨翔媽媽把被子往下拉,陸雨翔又把被子往上扯,母子就這樣進行著拉扯大戰。雨翔媽媽一氣把被子掀了,雨翔無奈之下只好坐起身來。這時我才看到雨翔的廬山真面目-----一個長相端正,但是神情萎靡,一臉惱怒的男孩。我對陸雨翔笑了笑,他目無表情地看了我一眼,然后抓起被子遮住頭,又躺了下去。 第二次會面是在兩天后的一個晚上。為了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,我和他“閑聊”了起來,我和他談起了他的學校、老師,問他想買怎樣的電腦,還向他請教幾個電腦游戲的玩法。這種熱身式的聊天,使我們間的談話變得自然起來。我友好的態度讓陸雨翔對我有了認同感,他漸漸放松了對我的戒備。 時機成熟,我覺得可以切入主題。 我讓陸雨翔舉起雙手,放平,他照做。 我說:“你的雙手沒有顫抖,所以說你現在還不錯?!?/span> 陸雨翔一副嗤之以鼻的模樣:“這有什么大不了的,誰都能做得到?!?/span> 我說:“這個動作,對一般人來說是很簡單的,但對有些人來說卻是很困難?!?/span> 陸雨翔:“哪種人?” 我答:“重度網絡成癮者?!?/span> 陸雨翔:“不會那么玄乎吧?” 我向雨翔講了網絡成癮的危害,并給他舉了幾個真實的案例。比如,仙桃一名高中生,他因上網成癮,經常逃課不上學,父親一怒之下將電腦砸了。他指著母親的鼻子,威逼她與父親離婚,否則他就不上學。 陸雨翔:“我可不會做出這種沒道德的事?!?/span> 我回答:“因為你還沒迷到他們那種程度,如果再繼續下去可就說不準了。迷戀上網嚴重者和吸毒成癮者一樣,大腦都會發生變異,這種變異使得人失去理智,沒有自控能力,情感淡漠,思想極端。為了上網,什么人格尊嚴,什么友情親情都可以不顧?,F在有心理研究指出,過度地使用網絡可能會形成類似酒癮、藥癮、毒癮、病態性賭博等不可自拔的上癮行為。最新醫學研究也表明,上網持續時間過長,使大腦神經中樞持續處于高度興奮狀態,引起多巴胺和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,交感神經過度興奮,血壓升高。這些改變可引起一系列復雜的生理和生物化學變化,尤其是植物神經紊亂,體內激素水平失衡,會使免疫功能降低,誘發種種疾患?!?/span> 看到陸雨翔托著下巴,爭大著眼睛,我決定乘熱打鐵。 我問他:“自從你迷上電腦游戲后,你有沒有感覺到你身上發生的變化?” 陸雨翔:“我發現自己的動作變得遲緩了許多,穿衣服比以前慢,系鞋帶也不協調了,手一直抖動;還有,最近好像記憶力也不太好了,很多東西都記不住了;人也變瘦了,思維也變細幼稚了,有時和小孩一樣不可理喻。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?” “那現在你明白為什么了吧?” 陸雨翔:“有些明白了。最多我以后不打網絡游戲,我只玩單機版的游戲好了。網絡游戲容易上癮,單機板的游戲不容易上癮?!?/span> 我說:“口說無憑,立字為證。那我定個協議好不好?” 陸雨翔想了想,說:“可以?!?/span> 陸雨翔找來紙筆,寫下了協議: 1、每天上網早上不超過1.5個小時,中午不超過1.5個小時,晚上不超過1.5個小時。 2、連續上網時間不超過3個小時。 3、如有違反第1、第2條中的任何一條,則二周內不許玩電腦。 保證人:陸雨翔 監督人:謝維興、陳桂芳(雨翔媽媽) 協議雖然訂定,但只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。要讓陸雨翔擺脫對網絡的依賴,還有許多工作要做。要擺脫網絡雨翔的誘惑,重要是要尋找合理的宣泄不良情緒的渠道:比如,投入學習中,培養對正當的興趣愛好,努力培養對他人的興趣,樹立對自己,對生活的信心。 與陸雨翔的交流了近兩個小時,我這次知道咨詢將要結束。最后我告訴雨翔: 1、網絡是交流信和獲取信息的工具而不是玩具。 2、不要患想通過上網作為逃避現實生活問題或者消極情緒。
點評: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改變著信息存儲、加工、傳遞的方式,給人類的社會生活帶來巨大的變革,對人們的生活方式、心理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。近來,中學生沉迷網絡的現象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,中學生為上網而逃學、離家出走、搶劫甚至猝死網吧的報道連連見諸報端。美國心理學會指出,過度地使用網絡可能會形成類似酒癮、藥癮、毒癮、病態性賭博等不可自拔的上癮行為。中學生“網絡成癮”癥給本人、家庭和學校都帶來了無盡的煩惱,越來越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。 網絡成癮是一種心理障礙,不僅不利于個體的健康發展,還成為一種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。它的形成既有網絡傳播特性的原因,也有個體自身人格缺陷和現實社會生活壓力的原因。 看完上面的案例,我相信每位家長、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都知道網絡成癮的真正危害,認識到電腦是工具而不是玩具,學會正確上網,文明上網。讓孩子遠離電腦,不是“堵”;重要的是“疏”。要引導孩子,樹立理想,增強責任感,學會關愛自己、關愛父母、關愛社會。當孩子對自己、對他人、對社會有責任感、有理想、有生活目標,他們知道自己該做什么,是不會沉溺于網絡的。
符:“網癮綜合癥”自我診斷測試。 1、每天起床后情緒低落,頭昏眼花,疲乏無力,食欲不振,或神不守舍,而一旦上網便精神抖擻,百“病”全消。
文章分類:
案例手記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