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用拳頭說話的女孩 二維碼
3537
發表時間:2013-11-26 09:17 我很難把面前這個長相甜美的女孩跟老師所說的那個貪玩、打架、抽煙、偷爸媽錢、劃自己胳膊、頂撞師長、成績一再下滑、號稱小太妹的陳芳芳聯系在一起。 陳芳芳是經老師和家長的建議才來找我咨詢的,之前我和她的爸爸談過。 陳芳芳的爸爸部隊轉業后在公安局工作,性情直率、脾氣暴躁。他告訴陳芳芳小時成績很好,就是有些被溺愛,長大了卻開始挨打。近期因為陳芳芳常把自己反鎖到屋子里不出來,覺得蹊蹺便踹開門,看到陳芳芳用刀劃自己胳膊,于是不問青紅皂白地踢她。在談話中,陳芳芳的爸爸多次用“制服”這個詞來說孩子。 “老師,你看我像打架的嗎?”陳芳芳問。 “我想打架是有原因的吧?” “是的,老師你說奇怪不奇怪,越讓步卻越受氣,被逼無奈了揚起拳頭,他們就怕你了,還來討好你。哈,打完架卻有了朋友!”陳芳芳自嘲式地搖搖頭。 “被逼揚起拳頭?” “嗯!我在初一時挺安穩的,成績不好,很受大家冷落。我后桌的男生總擠我,說了他很多次都不聽,有一回我忍無可忍,也不知從哪來的勇氣,就回身給了他一拳,正好打在他臉上,他當時傻了,后來再沒有人欺負我。還有一次其它班的人來我們班找茬,我碰到了,插了一杠。從那以后我們班的人都喊我’大姐大’有事都來找我,挺風光的。其他班里也有人找我,要跟我交朋友?!?/span> 我說:“你聽過’不戰而屈人之兵’這句話嗎?” 陳芳芳搖搖頭。 我向陳芳芳解釋這句話的意思,并告訴她:一個人真正的厲害在于讓人內心真正尊重,心里真正服你,而不是表面的服從?!盁o度忍讓”和“用拳頭說話”是交往的兩個極端方式,在遇到傷害、欺負、有不滿和怨氣的時候,我們需要的是理性的溝通,適度的反抗,恰當表達情緒。而這些交往方式也是需要學習的。 陳芳芳若有所思。 我問:“能說說和朋友的感覺嗎?” “跟朋友在一起挺刺激的,體驗了我這輩子都想不到的事情。反正特自由暢快?!?/span> “在家里不自由暢快嗎?” “家里?”陳芳芳好似很不屑提起這個詞,“我爸對我像對他的犯人……”陳芳芳講起了爸爸第一次打她時的情景?!拔抑涝鯓幼钅芗づ习?,”停頓了一下,繼續說道:“就是不屑。我犯大錯時沒怎么揍我,但只要我不開口,對他的話不屑一顧,我爸就火?!?/span> “你老爸哪些地方讓你感到不屑?” “怎么說呢?他放縱自己還來管我?!?/span> “放縱?”我好奇地問。 “他說我打架,他才每天打架呢!小時候跟他出門,幾乎回回有場架?,F在平均每兩天也看不見他一小時,還有半小時是喝醉的,見了我就訓,說我如何讓他失望。他打我打得很重,每次打完卻又會向我道歉或買禮物,可是下回還打。我都被的疲了,訓疲了?!?/span> “其實,你很在意爸爸,以及他的評價的?!?/span> “也許是吧,”陳芳芳說起小時候爸爸對她的疼愛,說起爸爸偷偷給她買媽媽不允許的玩具,說起帶她出去玩的情境,目光變得很柔和?!昂軕涯钚〉臅r候,但現在很恨他,說不清?!?/span> “恨他什么?” “恨他動不動就打我,恨他總不回家,恨他說我讓他失望……”聽陳芳芳講“恨”,我想起曾看過的話一句話“恨是愛的表現”。陳芳芳用反抗、叛逆甚至自殘的行為,來表達的是她對爸爸的恨;她用這樣的語言表達,是希望爸爸常在身邊、寵她、愛她,鼓勵她。而且我越來越感覺到,陳芳芳就像是爸爸的翻版:暖水瓶-------外冷內熱的性格、直率義氣、自尊心強、用拳手贏得尊重和面子,用拳頭表達情緒情感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孩子從1歲擁有自我意識之后至青春后期,個性都處于不斷發展、逐漸形的過程中,此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模范榜樣。在日常生活中,家長的待人接物、為人處事的方式,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模式。陳芳芳從小耳濡目染了爸爸的沖動性暴力行為,以及率直、義氣、豪強的硬漢作風,逐漸認同了父親的性格,內化到了自己的個性中。 “這種恨,其實是愛?!蔽覕蒯斀罔F地說。 陳芳芳低頭沉思。 陳芳芳說他們家特不習慣談愛。我鼓勵她嘗試向爸爸直接表達她的想法:她的愛、她的需要、她的不滿等等。最后陳芳芳答應寫封信試試。 我覺得陳芳芳的問題,表現于學校,其實形成于家庭。改變要從認調整開始,除根要從家庭溝通的改善開始。 于是我約陳芳芳的爸爸再次見面,向他真誠地說出陳芳芳內心的感受。這個剛毅的男人聽到女兒愛他恨他時,流淚了。話匣子一打開,就收不住了,陳芳芳的爸爸打開他的內心世界:他談起他的奮斗歷程、工作壓力、家庭中煩惱、教育孩子的困惑…… “你別說,陳芳芳和我還真有些相像??尚袨橄嗨?,思想卻遠遠不成熟?!?/span> “你到什么年齡,才思想成熟的呀?” 這個問題讓陳芳芳的爸爸樂了。我告訴陳芳芳爸爸: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。孩他意識到他和女兒需要一個好的溝通渠道,意識到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、需要時間、需要等待。 最后他長出了一口氣,像是把壓抑己久的苦悶都甩出去,又像是要為過去作個了結,他說:“今天對我的觸動很大,我是需要改變……“雖然沒有再說下去,但我想他己經知道怎樣更好地做父親了。我建議他給女兒寫封信,說說心里話。 陳芳芳后來又來咨詢過兩次,說爸爸變了許多,但更多的是說自己。她說自從打架以后,其實是變得不自信了,不知同學怎樣看待,會不會用“瘋“來形容她。還說瘋玩的刺激過后很失落,卻不知怎樣回到正常軌道上來了。我鼓勵她去改變,設想改變會遇到哪些困難和阻礙,以及怎樣克服。感覺每次來,陳芳芳的信心就會增加一分。 一個月后,陳芳芳的爸爸打電話給我,說陳芳芳變乖了,不打架了,成績也有進步……
|